有如璀璨星點的結晶,廣闊如宇宙星空般,全部盡收在這只小小的碗底,這就是天目釉迷人之處。曾在中國宋元時期蔚為風潮,千年來,讓許多文人雅士趨之若鶩,也讓台灣陶藝家沈昆川著迷不已。
中國之天目釉,素著聲名。而宋代建窯(福建建陽)所燒造者,尤為其中佼 佼:其色烏金,器表常有紋如兔毫、雨絲;或為大塊多彩釉斑之窯變顏色,自古 以來,即為人所重。尤以宋代飲茶風氣極盛,宋人烹茶鬥勝,極重茶湯乃至浮沫 之色。注之於天目茶盞,更見黑白分明、相得益彰之效。相傳當時日本僧侶來華, 於浙江天目山寺院,觀寺僧所用建窯燒造之茶盞,因其色黑亮,釉彩神秘、高貴。 日人見之心喜,遂攜返國,而名之曰「天目盞」,播傳至今
「天目釉」,以其釉彩之變化,有「油滴天目」、「兔毫天目」、「玳瑁天目」 等諸品,而其中最貴重者,為「曜變天目」。究其成因,乃以釉藥中氧化鐵之成 分,於高溫燒造時釋出氧氣,生成氣泡;氣泡破後,其凹陷處堆釉成彩,乃形成 多層次之釉色。其原理如是,然則氧化鐵含量之多寡、釉液厚薄之拿捏、黏度之 適中、窯溫高低之掌控等,皆至為關鍵。「曜變天目」變化多彩之原因在此,其 燒造之艱困、成品之難能可貴亦在此。
昆川長年從事飾品設計,對於造形、顏色累積了深厚的基礎,由於耳濡目染且時空環境的改變,陶藝研發工作已成為昆穿生命的昇華,近二十年餘來埋首於工作室,默默的研究賦予天目釉生命的發光發熱。其中天目茶碗,曾多次得到日本亞洲工藝獎、日本美術工藝獎及多次台灣工藝設計競賽並入選第一屆國家工藝獎。 昆川研究發現,真正的曜變天目,須以黑色氧化鐵為主要發色劑,即黑釉,而燒的升降溫曲線及釉的厚度均非常講究。曜變的油滴有大、有小、有的聚集有的鬆散,在陽光照射下,隨著觀賞角度的不同,將會折射出不同的色澤。
1950年 生於雲林斗南
1969年 師李石樵學畫
1973年 國立藝專美工畢業(現國立台灣藝術大學)
1999年 「蛻變」日本第四回亞洲工藝展
2000年 「天目碗公」第八屆台灣工藝設計競賽、「天目茶碗」第二十五屆日本手工藝美術展
2001年 「世外桃源」日本第六回亞洲工藝展
2006年 「天目系列-宇宙」第十三屆台灣工藝設計競賽
2008年 「熱情1250」王秀杞雕塑、沈昆川天目釉展 天使美術館
2009年 沈昆川陶藝個展 孟焦畫坊
2010年 沈昆川天目釉陶藝展 坪林茶葉博物館、立法院長王金平贈沈昆川天目釉甕予日本首相安倍晉三
2012年 沈昆川天目釉陶藝展 桃園國際機場 「國立歷史博物館文化藝廊」、台灣工藝設計競賽
2013年 沈昆川陶藝個展
2015年 「寶島台灣‧經典工藝展」聯展 總統府藝廊
2016年 沈昆川陶藝個展 孟焦畫坊